4家早教机构体验感受 好难选我给女儿看的图书推荐 每日一更蒙蒙的多彩暑假 之 料理课我和婆婆教育观念不一致 伤害宝宝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6 | 浏览: 801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Rank: 10

私房钱
869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871 
UID
9081179 
主题
发表于 2013-1-8 16:48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说起父母对孩子的爱,可能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最能代表了。每一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充满期待的。就算许多父母嘴上不说,但从心里还是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当孩子获得众人的嘉奖,那个父母不乐开了花?所以现今的父母,恐怕无一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佼佼者,成为众人眼中的“好孩子”!
  我女儿是属于好动的孩子。某天,我去接孩子,然后在操场上疯玩,她上蹿下跳的,敢于做一些同龄人不敢做的事情。此时,旁边的一个妈妈就好心的提醒我:“你家孩子真调皮,老师可不喜欢这么闹腾的,老师都喜欢乖孩子,不惹事”。听到这儿,我就顺便问这个妈妈,她心目中的“乖孩子”是什么样的。她回答说:“听话、学习成绩好、自律、聪明、文静、讲礼貌、身体健康、自信、勇敢、有领导力……。”

  虽然上面的“要求”之间,多少有一点矛盾,但我井中月想,这确实是绝大多数父母的期望。而这种观念引发的问题是:第一,到底是谁,最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乖孩子”?是孩子自己?是父母?是老师?是学校?是孩子未来的职业要求?是社会?第二,“乖孩子”真的是我们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吗?

  对于家长、老师、学校来说,一个听话的孩子、善于接受命令的孩子,是多么让人省心啊!所以,最“保险”的教育方式,就应该是把孩子放在一个“模子”里面,沿用前辈们的成功方法,让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一个如法炮制的“优质产品”。可是,即便是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甚至哈佛耶鲁,谁又能够保证他们走上社会以后,仍然是一路坦途呢?飞速的变化的世界,对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一个从小就习惯了遵守各种命令,不会怀疑也不敢抗拒,从而失去了自主自发的探索精神的孩子,20年后会面临何种挑战?我相信,一个惟命是从、胆怯、不敢表达和坚持己见的孩子,是不可能具备领导力的。

  其实,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孩子,身上拥有“木桶的长板”。而家长却在不知不觉中,按照所谓“短板理论”来培养孩子,结果把孩子的才能给抹杀掉了。孩子也许会变成父母想要的样子,但也失去成为“一代宗师”的可能。以是否“听话”来衡量孩子,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与孩子的活拨、好动、爱表现、爱探索的天性和心理特点并不相符,会造成对孩子的精神压力。

  在我们为孩子拴上“牛”缰绳的时候,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
    ●孩子喜欢玩地上的脏东西,你禁止,剥夺了孩子的好奇心理;
    ●孩子观察地上的蚂蚁,你觉得无趣,把孩子拉走,剥夺了孩子的探索能力;
    ●你让孩子学习,自己却看电视、玩游戏,剥夺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问你众多的“为什么”,你胡乱解释,造成孩子的认知错误;
    ●孩子想养狗,而你讨厌狗,不让养,造成孩子失去责任教育和爱心教育的机会;
    ●孩子画了蓝色的树叶,你认为错了,让孩子改过来,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喜欢表现,想当小领导,你认为是瞎指挥,剥夺了孩子的领导才能;
    ●孩子“喋喋不休”,你嫌烦,让孩子闭嘴,剥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想玩模型,你认为是玩物丧志、耽误学习,剥夺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你只让孩子学习,其他一律不许,完全没有生活经验,剥夺了孩子的自立能力;
    ●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老人反而排到最后,剥夺了孩子的孝心爱心;
    ●孩子想帮助你择菜,你嫌孩子帮倒忙,结果剥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你对孩子的情感和情绪,漠不关心,导致青春期的孩子早恋,到外面寻找“爱”;
    ●孩子和民工的孩子一起玩,你嫌弃对方孩子,剥夺了孩子平等的人际沟通机会,也失去了发现他人优点的机会;
    ●下雨孩子想玩水,你借口对身体不好,不让,剥夺了孩子的享受;
    ●孩子喜欢和小伙伴玩,而你却说是浪费时间,剥夺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

  有时候,我井中月真的很奇怪,我们作为父母的,为什么不发现、信任、认可、融入孩子,为什么不让孩子有锻炼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机会?父母要做有心人,要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揣摩透孩子的心理,这样才能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也才能用生活化、情感化、交流化的教育方法,真诚平等的培养孩子。

  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我们还没有真实地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总想维护自己的“权威”。在不自觉中,父母喜欢摆“家长”的姿态,从来没有想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果你总是从成人的视角看孩子,孩子当然是一身毛病。而当你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你们立刻成为玩伴,家庭成为乐园,孩子不会感觉你在刻意的教育他们,他们也在不自觉中学到你想“教”给他们的东西。

  所以,对孩子的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父母必须会变回“小孩子”,才能去教小孩子的。而变回“小孩子”,就需要懂得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孩子前进的方向,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引领孩子发展的脚步。也许,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实现对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才能真正让孩子超越自己!

  也许,你会问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其实,也真的不难。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曾经为中华儿童教育社,写了一首《教师歌》,作为该社社歌。歌词内容反映和代表了陶行知、陈鹤琴两人,在新教育潮流中所形成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歌词全文如下:

  来!来!来!
  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发现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发现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
  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了解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了解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
  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解放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解放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
  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信仰你的小孩。
  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信仰了你的小孩。

  来!来!来!
  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
  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变成了一个小孩。

  从这首歌词里面,可以看出,教育大家提倡将儿童作为主体,提倡对儿童人格的充分尊重和与儿童平等相处;他们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心理特点,相信儿童的创造力,这是儿童教育的必要前提和真谛所在。所以,虽然这首歌是写给老师的,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然也是适用的。而当你真的发现、了解、解放、尊重你的孩子,我相信,你的孩子一定是可以成龙、成凤的!

  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看看人类历史上的领袖,以及那些亲手改变了世界的人,他们获得的成就是靠什么呢?是靠知识吗?还是靠遵守各种纪律?我个人以为,古今中外伟大的人身上,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无外乎是充足的自信、执着的精神、旺盛的斗志、好学且善于学习,以及强大的内心力量。反过来你看,每年国内都有几十名高校学生选择跳楼,而在国外的中国博士们,也有很多用极端方法结束自己或别人生命的。更有日本的留学生,在机场捅了自己亲生母亲九刀的血淋淋的案例,你就更别提药家鑫这个从小就是“乖孩子”了。

  那么好,倘若孩子真是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十几二十年后他们进入社会,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他们会变成什么?做好了,孩子也许会一帆风顺,国内一流,甚至国际知名高等学府毕业,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如果稍有差错,孩子没有想象中的优秀,只沦为一个普通高校毕业生,一个普通但合格的职员。甚至,最后成为一颗螺丝钉?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人?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私房钱
7758  
宝宝生日
2011-06-01 
积分
7140 
UID
6232294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私房钱
144  
宝宝生日
2002-11-26 
积分
144 
UID
9176662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私房钱
627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635 
UID
5147973 

Rank: 10

私房钱
869  
宝宝生日
null 
积分
871 
UID
9081179 
回复 西瓜小太郎 的帖子

鄙人觉得应该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将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各式各样的人才而不是像零件一样标准统一的人“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转】“听话”的孩子不可能成为领袖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