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午的时候看了一篇文章,觉得这个妈妈写的特别的在理。所以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觉得,有的时候,真的是我们做家长的太贪心,总是把自己认为很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却不知道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你给她的东西。这点值得所以的家长深思。
我自认为做的还是不错的,但是看完了之后,我也在自我反思,之前也是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以后还是要改正的。。
“最近和一些家长聊天,看到家长们都特别热衷于给小孩报各种培训班。这种心理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现在要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都越来越难,不会十八般武艺,根本别想上好的学校。
但是我其实很想问问家长,你们给小孩报这么多培训班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
是为了上个好的幼儿园吗?
是为了上个好的小学吗?
是为了上个好的中学吗?
这些都只是短期内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但是我知道家长的终极目的都是希望小孩未来有出息,真正走上社会之后能比其他人都优秀。而到底上什么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哪所大学,都会在他走上社会之后,被会彻底遗忘。
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几乎让家长们疯了,所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填鸭式的给孩子报一堆培训班,希望他能比同龄人优秀。
我并不反对报培训班,但是一个人的心智是有限的。任何一个人能同时专注的在一到两件事情上面,已经非常不错了。多了的话,会非常打击他的信心,而且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什么都学不好。所以一下子让他接受好几件事,会非常伤害他对这件事情的兴趣。对于孩子来说,保护他的“心智”在合理的承受范围之内比什么都重要。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着急,就生生毁了孩子学习和进取的最重要的东西。
其实说到本质上,就是“专注”两个字,同时开始上6个培训班,不用想都知道,孩子没办法专注。还有一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因为一些不经意的小细节,毁了孩子的“专注”。打个比方,小孩在拼拼图,这时候又要吃饭了,爸妈就会说“好了好了,先吃饭,一会儿再拼”;又比如孩子在看书或者在学习,这时候,又差不多9点,10点了,爸妈又会说“好了好了,先睡觉,明天再学了,明天再看了”。
这些口头禅:明天再弄了,明天再开始,等等,都是非常影响孩子的“专注”能力,因为你给了他一个逃避的理由。久而久之,他对自己也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了。他就逐渐失去了对事情的专注能力。
我看到很多家长在说自己的孩子上课不专心,不认真,思想不集中,其实家长都要好好想一下,是不是自己在生活的细节中,不停的打扰小孩,哪怕他在玩,也要让他专心的玩,不要总是打扰他。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培养孩子“专注”的态度。
最近我在看《爸爸去哪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王诗龄吃饭能吃那么好?这个其实就是一种专注能力。有多少家长是让孩子边玩边吃饭的?边看电视边吃饭?其实就是这些小细节,让孩子失去了“专注”的能力。所以作为家长来说,第一个要培养小孩的不是任何技能,不是英语,不是钢琴,不是游泳,而是“专注”。如果你没有把孩子的“专注”能力培养好,后面砸再多的钱,都只会打水漂。
而“专注”的能力也不是哪个培训班就能教会的,而是需要父母耐心的在方方面面给孩子一个专注的空间。所以当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打扰他,不要打断他。一定要让他学会用一个大段时间做同一件事情。比如一下午都在玩积木、一下午都在拼图,一下午都在玩沙,当然一下午都在玩IPAD就不要了,伤眼睛。。。只有让他学会用2,3个小时都在做同一件事,他才不会觉得课堂那45分钟如坐针毡。他才能集中精力,认真学习。
一旦你的孩子学会了“专注”,接下来,可以给他尝试报兴趣班了,但是切记,只给他报一个,并且是他自己愿意学习的班。那么多兴趣班,总有一个是他感兴趣的,从他自己感兴趣的开始,并且不能马上给他报班,要他考虑3个星期,3个星期后,他仍然愿意去学,就给他报班。
这样,他自己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挣扎,开始上课后会更珍惜这个机会,上课也会更认真。当然,有的家长说我们家孩子对什么班都不感兴趣,不逼他不学怎么办?那就多带他去看看其他小朋友表演的节目,或者一些给小朋友看的电影,动画片,培养他对某些事情的爱好,比如他喜欢变形金刚,喜欢蝙蝠侠,你就给他看原版的电影,告诉他,学会英语,你就能听懂变形金刚在说什么了。所以只要你是细心的家长,总能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
孩子的“心智”空间有限,所以只从一个培训班开始,要让在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只要有所进步,就让她在亲戚朋友面前表演,大家的赞赏能让他更有动力学习。只有他在这个技能上已经能形成自我学习,自我要求的能力之后(这基本上是半年或一年以后的事情了),再考虑给他报别的兴趣班。同样只能报一个。而孩子这在他12年的中小学生涯中,能真正学好4种技能就非常非常不错了。这已经是一个的极限值了。而任何一个优秀的人,能做好的事情也不会超过4项。
最后一点,就是家长不用着急,其实是3岁开始学钢琴还是5岁开始学并不重要的,萧敬腾15岁才学的电子琴。除非你要他成为钢琴家,否则,真的不用着急。
家长们,放过孩子吧,不要把孩子逼的太厉害,给他空间。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优秀的人。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急躁,让他变得平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