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孕育宝典-孕妇课程实时更新2017年岛城妇(产)科大夫排行榜2017青岛生育保险津贴
青岛妇产医院建卡+告知单流程2017孕育宝典-中医调理大放送2017年孕妈搜院-青岛妇产医院搜罗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 5 | 浏览: 1216 |倒序浏览 | 字体: tT
青岛宝宝乐催乳工作室

六年级

Rank: 10

私房钱
352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900 
UID
3649040 
主题
发表于 2009-11-16 13:5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孩子才一个多月,妈妈的奶水却不够吃了,怕饿着孩子,市民孙女士只好用奶粉为孩子充饥,没想到奶水却越来越少。前昨两天,记者调查了市妇幼保健院、市立医院、海慈医院、中心医院等医院妇产科发现,约有四成妈妈因为喂养不当造成暂时性缺奶,严重的还长期影响了奶水分泌。

  奶水少别急着用奶粉

  孙女士告诉记者,生孩子后一个月内,她的奶水还比较充足,可随着孩子食量增大,奶水逐渐不够孩子吃,为了不让孩子哭闹,她只好用奶粉替代奶水喂孩子。可过了一段时间,她发觉自己的奶水越来越少,难道是自己生病了?

  昨天上午,孙女士来到市中心医院检查,大夫发现她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奶水不足的原因并非身体病变。“因为不了解喂孩子的方法,导致孩子吮吸次数少,长期如此影响了奶水分泌。”市中心医院产科专家说,因为孩子经常哭闹,所以家长就不断喂奶,可奶水没有了孩子仍然哭闹,家长这就没办法了,只好用奶粉哄孩子睡觉。因此,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孙女士并没有让孩子吮吸吃奶,吮吸量减少则影响了奶水分泌。

  新妈妈喂奶有误区

  专家介绍,四成妈妈因为喂奶规律没有把握好,导致出现暂时缺奶,如果不及时咨询纠正,很可能影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正常哺乳。据了解,很多新妈妈误以为自己奶水少,总是在母乳喂养后再喂宝宝奶粉,或者宝宝哭闹时,担心孩子是不是又饿了,但是这时候却没奶水,就给孩子冲奶粉喝,宝宝喝饱奶粉便没有了吮吸的机会,妈妈的奶水反而会真的减少。

  专家介绍,判断宝宝吃奶是否已经吃饱,可以观察宝宝小便次数,如果24小时内小便量达到8次,就说明妈妈的奶水够了,足以喂饱宝宝。

  母乳喂养要勤吮吸

  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张战红提醒,产后最初一两周是促进母乳喂养和增加泌乳量最好的时期,以下几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首先是早开奶、早吸吮,新妈妈尽管产后疲劳,但仍要尽快恢复体力,孩子出生30分钟以后,就该抱到妈妈身旁吸吮第一口母乳,妈妈回到病房6小时之内,再给孩子喂第**。其次是勤吸吮,并且按需哺乳,只要孩子饿了,即便这时妈妈没有奶,也要让孩子吸吮,这样可促进泌乳素的生成,吸吮多了,孩子的吸吮量会逐渐加强,妈妈的奶水也自然会越来越多。

  此外,专家建议,新妈妈还应坚持夜间哺乳,晚上陪着孩子调整睡眠,保持愉快的心情对泌乳素的分泌也有好处。
青岛宝宝乐催乳工作室

六年级

Rank: 10

私房钱
352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900 
UID
3649040 
新妈妈及孕妈妈一定要注意 生产半小时之内就要让宝宝吸吮 早开奶奶水才会更充足
青岛宝宝乐催乳工作室

六年级

Rank: 10

私房钱
352  
宝宝生日
0000-00-00 
积分
900 
UID
364904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私房钱
2563  
宝宝生日
2010-05-30 
积分
1998 
UID
2846446 
如果妈妈们实在没奶,应尽快开妈,别耽误了时间,我就耽误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私房钱
3161  
宝宝生日
2009-12-26 
积分
3160 
UID
3073783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私房钱
2241  
宝宝生日
2010-03-26 
积分
2156 
UID
3641383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快速回复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2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6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