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13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1-5
- 私房钱
- 10640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5351
- 帖子
- 601
- 精华
- 13
- UID
- 8900200
- 私房钱
- 10640
- 宝宝生日
- 2007-04-19
- 积分
- 5351
- UID
- 8900200
|
子桐四岁前对儿歌童谣那个痴迷啊,每晚亲子阅读的最后一个程序就是读儿歌,那可真是所谓“枕着儿歌入眠”!但是四岁以后对儿歌童谣渐渐失去兴趣,不主动要求,有时候在妈妈顺势引导的情况下也选择放弃,拒绝,到现在基本一下子就把儿歌书跳过去了,前几日再次拿出来的优秀典藏第十套,里面正好有两套儿歌的,妈妈引导也没用,两个月了还是一点都不听。
但是英文正好相反,对儿歌童谣的痴迷期还没有过,这几天读的一本《Ten in the Bed》还是很喜欢,最喜欢那种韵律的感觉。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优美的韵律对一岁以前的孩子而言就是一首优美的歌,由妈妈诵读出来能抚慰孩子的心灵,那时候孩子的情感依赖还很强,听着熟悉的儿歌童谣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安全感,而且语言的美的熏陶对这么大的孩子来讲很重要,其实从还未出生起孩子就已经在妈妈的肚子里接受这种语言的倾听了,所以儿歌童谣在最初可以当做摇篮曲说给孩子入眠的时候听。
如:石沟桥 弯弯腰 爬在河上瞧一瞧 水上瞧 水下瞧 圆圆月亮怀中抱 啊啊啊啊圆圆月亮怀中抱
一岁多的孩子开始学习说话了,日常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所以儿歌童谣又十分有利于做做手指谣,亲子互动游戏,例如例如妈妈说小手拍拍,拍到一个大泡泡。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拿着小手做拍的动作。
又如:皮儿圆 馅儿咸 做个肉丸包里面 捏一捏 啊呜咬尽嘴里面
等到说“做个肉丸包里面”的时候就可以抓抓孩子的手心再合上,捏一捏的时候就可以去捏捏孩子的小脸蛋。。。
好多早教中心都把儿歌童谣当做重要的一项语言活动来设计课程。
再者对于一两岁的孩子而言儿歌童谣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因为他的韵律感强,节奏感强,重复性强,这么大的孩子语言发展不完善,重复的语言有利于理解和记忆,符合孩子语言发展的特点。
如:小溪小溪流啊流,流出一个小涡涡,娃娃娃娃笑啊笑,笑出两个小酒窝。
还可以辅助做认知教学,如:小猫小猫本领最大,一生下来就会画画,画的什么,五个瓣的梅花。
就是在教授小猫猫爪的基本特征。
如:一只小鸡唧唧唧,两只小狗汪汪汪,三只小羊咩咩咩,四只老鼠吱吱吱,五只青蛙咕咕咕。。。
就是在教授数字和小动物的叫声。
也可以做情绪管理的时候用,如:布娃娃,别生气,我来给你陪个礼,刚才不该发脾气。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三四岁左右,也就是幼儿园小班一年的语言教学当中,儿歌童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也是因为孩子的语言开始由口头转向书面,儿歌学习正好应征了这个语言发展的特征。
而且孩子的记忆力开始逐步过渡到短暂的长久记忆,背诵儿歌童谣对他们的语言感觉培养益处很大。
还有因为入园最初都是日常自理能力和常规的培养,儿歌童谣十分口语化的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如: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就是在培养孩子漱口的好习惯。
如大家都熟悉的: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啊,握个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就是在培养孩子初入园时的交际能力的。
儿歌童谣更胜于空洞的大道理和刻板的说教。
英文对儿歌童谣的感觉还没有过去,也正好验证了,英文阅读的能力是落后于中文的。
并且孩子在最初接触语言的时候都是从儿歌童谣开始的。
五六岁的孩子开始关注情节,细节,逐步由儿歌童谣向故事过渡,从短的故事向文字故事过渡。他们开始可以理解故事的起因人物背景,发展顺序等关系。并且容易被有情节的内容所吸引,开始创编故事,所以逐渐丧失对儿歌童谣的兴趣。
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输入一些儿童散文诗,继续让他们领略母语的美。
写了一堆,总结起来,儿歌童谣输入的关键期0-4岁,千万要多多输入,尽可能的多读给孩子听,过了那个村没了那个店了!
|
-
总评分: 私房钱 + 5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