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66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5-20
- 私房钱
- 228593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208067
- 帖子
- 2294
- 精华
- 1
- UID
- 9769600
     
- 私房钱
- 228593
- 宝宝生日
- 2013-09-06
- 积分
- 208067
- UID
- 9769600
|
本帖最后由 张小九 于 2014-9-23 23:14 编辑
惊人!!!信报记者卧底开海,抹布刷碗臭鱼照卖,传菜单泡饭菜里,海鲜不全是红岛的于潇洒提醒:
文章可能会引起去开海吃过饭的人肠胃不适。
该饭店后厨的卫生状况,你简直不能想象,抹布擦碗、臭鱼做菜、厨师上菜前还会偷吃;有些号称自制的菜其实是买的现成的,而所谓的红岛海鲜,有些其实是南方货……
请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把本文转给更多的朋友看看吧。
(注:青岛《城市信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我们会对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说到岛城专门做海鲜的地方,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开海红岛海鲜·虾水饺(以下简称开海)这个店。很多去过开海的市民和游客眼中,立志于做岛城最好海鲜店的开海,一直以“料足、味正,饺子好吃”著称,但同时也戴着“价格不便宜”的帽子。在某点评网站上,城市信报记者看到,481条评论中,四星以上的评论就占到了432条,不可谓不受欢迎。但真实的开海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近日,城市信报记者就以一位传菜员的身份,对开海江西路店进行了一次实地探访。

传菜单是这样搁碗里的,端上来之前一般是徒手取出的,有的得抠出来。
往后看,还有臭鱼的照片!!!
消毒池成摆设
抹布一擦,水池里转两下就算刷碗
铁签放水池洗洗就算完事儿
在位于厨房的旁边,有一间专门用于洗盘子的屋子,屋子有两位工作人员:老张和老李。在屋子里,有两个放置各种盘子的橱柜,在由大厅通向厨房的那个门边,还有一个用于放置烧烤的橱柜。在橱柜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和三个洗碗池,在洗碗池水龙头的墙上,分别贴着“一刮、二刷、三洗、消毒”的字样。
在老张和老李洗盘子的时候,城市信报记者看到,刷盘子的水池里,水是热的,但温度并不高,同时水面上浮着许多洗洁精产生的泡沫,水质很浑浊。在洗盘子的水池里,水是冷的,水质同样非常浑浊。而在消毒池中,则一直处于“空闲”状态,什么都没有。在洗盘子的时候,一般老张会先把盘子里剩下的菜“刮”进垃圾桶,然后放进刷碗池中,用抹布抹两下,然后交给老李负责的洗碗池。在洗碗池里,老李熟练地将盘子转两下,之后便拿起放入左右两边相应的橱柜中,等厨房的工作人员过来取用。
城市信报记者问老张:“难道我们的盘子都不消毒吗?”
老张摇摇头,说:“不消毒,这样就可以了。”
但在大厅中,城市信报记者看到了一个消毒柜,在消毒柜上还写着“只用于顾客,工作人员使用一经发现,罚款50元”的字样。服务员小卢告诉城市信报记者,这是用来对筷子和碗的消毒,但是盘子并不消毒。
在一些盘子中,城市信报记者看到,因为洗得快,一些盘子没有洗干净。虽然没有剩下的菜叶,但是一些油渍明显没有被清洗干净。而像烧烤用的铁签,城市信报记者看到,老张只是把铁签放在刷碗池中洗了洗,然后放在橱柜上。城市信报记者很不解,问老张这样就可以了吗?”老张听后,笑着点了点头。
反正吃的人又不知道
饺子掉外面捡起来接着装盘里
汤流在碗边用洗碗的抹布擦擦
9月16日,当城市信报记者刚进入厨房,被吩咐开始工作时,同为传菜员的小李就让信报记者跟他一起,把需要外卖的饺子打包——从原本的竹篮子里装进塑料盒中。因为很烫,不能直接用手拿,也怕用筷子夹了会碎掉,小李告诉城市信报记者,要直接拿着竹篮,先轻轻摇晃半分钟,等饺子左右移动了,然后再慢慢地倒进盒子中。但这个过程中,城市信报记者看到,小李不小心把饺子倒在了外面。城市信报记者正纳闷该怎么办时,只见小李徒手把饺子捡起来,放进了塑料盒中,然后再继续倒着剩下的饺子。城市信报记者问小李怎么可以这么做,小李平静地说:“捡起来放进去而已,反正吃的人又不知道。”
在厨房,城市信报记者看到,有的厨师因为不小心,把正在切着的生姜掉在地上,厨师发现后,捡起来又继续切。而在每一样菜从厨房端到门口的传菜桌子上时,因为店里有成文的“开海八不传”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形状不好不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厨师和传菜员总要对菜品进行一番“整理”。城市信报记者看到,一些汤汁沾在碗边时,厨师和传菜员会用抹布对其进行擦拭,在擦拭的过程中,抹布常常会顺带把盛在盘子里的菜也“擦”了一遍。
有一次,城市信报记者端着一份名叫“墨鱼炒芸豆”的菜给服务员时,服务员因为不小心,一部分菜倒在了端盘上,菜汤也弄得盘子周围到处都是。经理阿洁看到后,让信报记者回厨房,换一个盘子盛着。城市信报记者回去后,告诉了相关厨师,只见他随手拿了一块擦桌子的抹布,把倒在碗边周围的菜汤擦了擦,然后又拿起盘子,颠了两下使菜品“端正”后,告诉信报记者,“不用换盘子,这样就可以端出去了。”
一次性手套?从来没见过!
猪肚掉桌上,捡起来放进碗里
传菜单扔碗里,用手取出来再上菜
从大厅到厨房进去的门口,右手边是一个面积约十平方米的凉菜加工间。在这个加工间里,有三位厨师负责工作,主要做一些如崂顶凉粉、生腌蟹钳、外婆捶山茄等凉菜。
因为传菜台与凉菜间相隔只有半米不到的距离,城市信报记者有一次看到,厨师小青在做一份猪肚时,因为刚加热过,菜很烫,小青一不小心就把菜都倒在桌子上。因为这个失误,小青只能无奈地笑了,然后又低着头,徒手将掉在桌子上的猪肚一片一片捡起来,然后放进碗里。捡完之后,为了让菜的品相好看一点,小青还特意用手去理了理,然后交给了作为传菜员的城市信报记者。
在城市信报记者暗访的几天时间里,发现不论是小青,还是**两位厨师,在制作各种凉菜的过程中,从没有使用过一次性手套。城市信报记者问小青:“难道这里不提供一次性的手套吗?”小青听后,解释说要那个干起活来就慢了,而且很不方便。
而在由厨师将菜做好,并交给传菜员时,为了怕菜和桌号弄错了,在每一盘菜传过来时,总会附带一张传菜单。对于这些传菜单,原本会有一个夹子专门夹在盘子的边缘,但很多厨师为了省时间和省力气,就简单地将传菜单扔在了菜的表面。像在崂顶凉粉上,城市信报记者就多次看到过厨师将传菜单直接放在菜的表面,而菜因为是半固体状,要将传菜单取出,只能把手伸进菜里才行。并且,不论是冷菜还是热菜,这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很普遍。即使是用夹子夹着的,许多夹子也都伸进了菜汤里,并且还有一些传菜单会直接被菜“淹没”,需要传菜员自己将炒好的菜翻开。在这些过程中,各人都是徒手操作,城市信报记者从未见过一次性手套。
菜端上来前厨师先偷吃
土豆烧鲍鱼里面的鲍鱼厨师挑着吃
到处是监控也拦不住
因为是做海鲜,因此一些价格比较贵的,并且量稍微有些足的菜,就成为了被偷吃的对象。
在城市信报记者进去暗访的第一天中午,就看到一位厨师偷吃一盘做好的菜。当时,另一位厨师做好了一盘名叫土豆烧鲍鱼的菜,端给了当时站在信报记者旁边的传菜员小肖。小肖接过菜准备送到大厅服务员手中时,那位厨师叫住了小肖。只见他快步走过来,从小肖手里端着的菜中,挑了一块鲍鱼,立即送进嘴里。当小肖将菜送到大厅回来后,城市信报记者问小肖,像刚才那种情况是不是很多,小肖告诉说,肯定是会有的。
“不过一般也就他们厨师在偷吃,我们都不敢的。这里管得很严格,到处都是摄像头,我们偷吃一旦被发现,就要受罚的。不过厨师们偷吃还好,而且一般的菜他们都不吃,也就是厨师长会尝一尝。”
但一些顾客吃剩下的菜,如果剩得多,服务员就会端回厨房。这时候,厨师、传菜员和服务员就都会过来尝一两口。据城市信报记者观察,在一份名为凉拌黑鸡爪的菜中,路过的很多员工都会过来拿一两个尝尝。而到了下午一点半快吃饭的时间,如果餐桌上有一些剩菜,一些服务员就会端过来,放进自己的碗里。一些尝过的人,甚至还会“点评”一番。
这条鱼已经发臭,处理完后冷冻
臭鱼照样卖
臭鱼洗洗冻起来,遇到合适的就做了
68一份的碟鱼头,您可能吃的也是臭鱼
9月16日下午四点五十分左右,在开完工作前例会后,因为店里暂时还没有什么顾客,城市信报记者到了加工鱼和烧烤的厨房。就在那里,身穿红色polo衫,戴着白色厨师帽的老于正在处理一条黄花鱼。在处理黄花鱼的过程中,城市信报记者看到老于不时拿着鼻子去闻。
于是,城市信报记者问老于:“这鱼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老于说:“这条鱼放久了,味道已经有些发臭了。”
城市信报记者接着问:“那这条鱼还要吗?”
老于说:“要的。我先打点一下,然后放到冷柜里,遇到合适的,就让厨师做了。”
随后,信报记者也凑上去闻了闻,发现真如老于所说,鱼已经有些发臭了。而且用手按在鱼的肚子上时,明显能够感受到肉质已经很酥软,没有活鱼的那种紧绷感。在老于把鱼的肚子切开,城市信报记者闻了闻,那股臭味更重了,并且看到在鱼的肚子里,内脏的颜色已经发生改变。而老于在撬开鱼鳃时,城市信报记者还看到,鱼鳃已经完全黑了。
就在老于打点那条黄花鱼时,另一位穿扮与他一样的老赵进来了,他的手里拿着一个很大的碟鱼头。城市信报记者看到,在他拿着碟鱼头进来后,直接走向了水池,拧开水龙头对碟鱼头进行清洗。城市信报记者问老赵这鱼头怎么了,老赵告诉说:“放久了,有点坏,过来洗一洗。”洗了大概两分钟,在把鱼头里面的一些坏掉的肉掏出后,老赵转身回到了大厅处专门用于放置食材的地方,并把刚才清洗的碟鱼头放了进去。据城市信报记者了解,碟鱼头一份的价格为68元。
在老于把那条黄花鱼打理完毕后,城市信报记者问他,像刚才那种情况多不多时,老于对城市信报记者表示,暑假旅游旺季时,这样的情况不会很多,“但是现在是淡季,很多鱼并不能第一时间卖出去,所以只能在那里放着。时间一久,就容易发臭。但鱼还是要照样卖,不能扔。”
同时,城市信报记者还发现,一些活的鱼,在养的过程中也会突然死亡。这些死掉的鱼,老赵就会拿着网把它们捞出来,然后放在下面的另外一堆属于死鱼的种类里面。
而每天晚上九点下班时,城市信报记者看到,老赵和老于开始拿着很大的黑色塑料袋,将当天还剩下的死掉的鱼一条一条装进去,然后把这些鱼全部放到冷冻室,冰冻起来。在第二天九点半上班时,再重新拿出,摆在底下放有诸多冰块的展板上,供前来的顾客自由挑选。
生腌蟹钳其实是买的成品
红岛海鲜不全是红岛的
58一个的大虾,其实是南方虾
26一份的生腌蟹钳,买的现成的倒出来上
开海在自己的门店上,写着只做正宗红岛海鲜。但在城市信报记者几天时间的探访中,发现一些海鲜,可能并不全部来自红岛。
9月17日上午九点半,在开完例会后,城市信报记者在加工面点房的门口处,看到厨师小越正抬着一大盆冰冻虾子过来。看到城市信报记者好奇,小越告诉说,这种虾叫大虎虾,“因为个头比较大”。于是,城市信报记者问他这些虾是不是红岛来的时,正在忙于用热水给虾解冻的小越抬起头,看了记者一眼后,说:“不是。”当城市信报记者再一次追问他产地是哪里时?小越只简单地说了句:“南方。”同时,小越还告诉城市信报记者,这些虾是专门用于烧烤,每一只虾的价格是58元。
9月17日晚上八点十五分,城市信报看到加工凉菜的小青抬着两大箱东西,前往厨房的洗菜池。从箱子的外包装上,城市信报记者看到那里写着“醉蟹钳”,公司的名字是“上海四福食品有限公司”。同时城市信报记者注意到,一大纸箱里面,共有12瓶塑料透明盒装的醉蟹钳,每一瓶重量为320g。在小青将一整箱醉蟹钳倒进一个白色塑料容器中时,记者发现这一纸箱的醉蟹钳,已经把塑料容器堆满了,甚至一些即将溢出来。
小青告诉城市信报记者,这些醉蟹钳将会拿来制作一道名叫生腌蟹钳的凉菜,售价是26元一份。同时,城市信报记者问她这些蟹钳是不是来自红岛时,小青笑着摇了摇头,说了句“不是。”
对于开海的食材是否真的都是红岛运过来的,城市信报记者问了该店的许多工作人员。一位当时正在清理洁具的人员告诉城市信报记者:“他们说全是红岛来的,就真的是了?而且不管是还是不是,普通人根本尝不出来具体的味道。就拿海螺来说,南方的海螺外壳会有一点发白,但是红岛的海螺却是外壳有一点发灰的。可是一些菜根本就没有外壳,做成菜后,谁看得出来?口味上,普通人谁知道是哪里产的?”
但对于蛤喇,在城市信报记者的调查中,大家都表示是从红岛送过来的。厨师阿远告诉城市信报记者,因为红岛的蛤喇个头很小,一般都能看出来。“红岛每年还有蛤喇节呢,还很热闹。而且你看我们店里的蛤喇,个头都很小,确实是红岛的。”阿远说。
注:青岛《城市信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否则我们会对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我不知道有没有去吃过的 但是我希望去吃过的亲们看完之后不要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