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08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7-9
- 私房钱
- 1438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1527
- 帖子
- 193
- 精华
- 1
- UID
- 6138257
   
- 私房钱
- 1438
- 宝宝生日
- 2010-09-03
- 积分
- 1527
- UID
- 6138257
|
每次带小小布出门,都会有妈妈关心地问:你家宝宝在家都是双语教育吧?爸爸说英语,你说汉语。我都会说:是双语,不过我也说英语,他爸爸也说汉语的,和孩子说话没特别分开谁说什么。我觉得孩子学语言是件很轻松很正常的事,相信孩子的能力,耐心的一遍遍地说,只要能互相交流就行,我从来没担心过宝宝说哪国话,只要他张嘴说我都给他鼓励。
前些天和朋友聊天,说起了双语宝宝的培养问题,朋友说你家宝宝多好啊,出生就有优势,有个双语的环境。一般的家庭要学英语都要等3岁以后,我家的宝宝开口就是两种语言。我很奇怪的问她“为什么要等到3岁以后才学英语?”
朋友说,某专家说只要不是双语家庭的宝宝,3岁之前不要学外语,不然容易和母语混淆,事则其反。此专家在青岛很权威,而且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这个主张。
其实这种说法我不是第一次听到,现在大部分的“教育专家”都是这个主张,但是我想问的是:你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有充分证据得出来的, 还是自己随便一想“推理“出来的?这些”专家“有没有看过国外关于双语婴幼儿的研究?而那些研究又是多少年前的?有没有后续研究推翻以前的结论呢?
我本身就是学心理学的,也留学国外看过人家是怎么做研究的,对比中外专家的言论,最大不同就是国内很多专家没有依据的乱给别人提建议,结果误导了很多信徒。
带着疑惑,我开始上网查相关的资料。比较遗憾的是国内的相关研究论文很少,而且不公开。于是我又开始查找英文资料,结果证实了我的担忧!专家成”砖家“了。
首先说明,我们说”双语宝宝“,一般是指中英语,而国外的”双语宝宝“可能是任何两种语言,什么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等拉丁语系居多,也有非洲、阿拉伯等小语种研究。国外研究,双语环境中的婴儿早在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有两种语言存在了,而且对两种语言都能做出反应。
看过育儿书的妈妈都对”敏感期“都有所耳闻,宝宝学话的敏感期是1-2岁,此时是宝宝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运用的关键期。他听到什么,就会去重复,发声也从无意义逐渐变得有意义了。这中间充满了过滤性认知行为,即哪些音节是有用的、需要保留的,哪些是无用的、要被遗弃的。我们都知道,婴幼儿期是孩子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宝宝如果到了一个新的语言环境,理解的速度比大人要快好多,每个正常的宝宝都有能力学习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
我们常说谁谁的英语说得地道,谁谁的英语有中国口音一听就不对,这是因为中文和英语的发音位置以及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在婴幼儿期单单接触中文的发音方式而使其他发音方式退化,那么等孩子真正张口说话的时候再学英语就会带着”中国腔“了。大家周围很多学英语的3-6岁的学前儿童说的英语都是有很重的口音的,像L, th, double t的音都是错的,连最简单的apple说得都像”爱跑“,这就是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没有让孩子接触其他语言的发音方式,导致孩子逐渐失去了语言敏感性而不能自然发出一些英文里有而中文里没有的音。
这才叫 听砖家的话,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那么3岁前学外语会不会导致母语混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考虑一下,宝宝学语言的顺序是什么。
这个大家都知道,任何语言都是从最简单的单音节开始,然后是词汇,句子,结构,逻辑。
我们要学一种语言,要经历陌生、懵懂、理解、尝试、运用的过程。
1-3岁,宝宝学习英文的发音和词汇,就像学中文一样,不会因为记得”apple“而不知道”苹果“的。这只是个词汇量的问题,就像中文里也会把一个东西叫两个名字,土豆地瓜都是一个东西,说出来宝宝都认识。
家长们担心的”混淆“要在结构和逻辑部分才会出现,因为英文和中文的结构是有天壤之别。3岁多的宝宝就算是说中文,有时也会出错,可以说处于结构&逻辑之间,尝试&运用的阶段。可以说”混淆“是此时宝宝学话的特征之一,和学不学外语没必然关系。
相反,家长也应该看到,孩子在这个逻辑性语言的敏感期也是他解决此类困扰的最佳时期,是他潜力最大的时候,不要以成人的眼光低估孩子的能力而让他以后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达到本能达到的水准。
当然,学语言,也要看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方式,也许有的孩子就是不能双语的,有的就可以三四五六七八语。但是如果家长不提供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机会,那孩子自己去哪里寻找呢?
|
|